现在是:
当前位置:滨城区纪委监委网站 > 清风之旅 > 杜受田故居
杜受田故居基本情况
来源: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0-03-13       浏览量:

滨州杜家,久有“一门之盛,甲于天下”的美誉,曾以“一门十二进士”、“四世六翰林”、“满门皆清官”而闻名华夏,被誉为“滨州第一家族”。明末的江西、湖广布政使杜诗、甘肃巡抚杜承式,清初的河南参政杜漺,清中的侍郎杜堮,到清朝咸丰年间咸丰皇帝的恩师、协办大学士杜受田以及其子军机大臣杜翰等,将杜家推向历史最高峰。

杜受田故居是清朝咸丰皇帝的老师杜受田的府第,也是众多杜氏名臣的故居。建于明清年间,距今约400多年的历史,占地15余亩,内有28个院落,房屋208间,整个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清代鲁北民间建筑特色,故居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闻名于世。自2009年以来先后被授予:滨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、滨州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、中国科学发展与廉政文化教育基地、山东省廉政教育基地。每年,都有来自各地的党员干部来此参观学习,自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领导干部12000人(次)。

聚德堂是集中展示滨州杜家廉政文化的展区。滨州杜家的廉政文化是家族文化的精髓之一,这个展区集中展示杜家人为官清正廉洁的事迹,在整个故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。在当前正在推进廉政建设的时候,了解杜家的廉政事迹,展示杜家廉政文化内涵,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南屋,既廉政厅,具体展示杜家的廉政文化,东西厢房讲述了杜家子弟的廉政事迹,正堂展示杜家的廉政格言等。     

滨州杜家历经明清两代,有官衔职位者156人,七品以上官员91人,清咸丰年间达到鼎盛,是名播齐鲁、享誉海内的书香门第,官宦世家。廉洁勤政是家族文化的精髓之一,杜家满门皆清官,任上为官清正,勤政爱民,公正廉洁,所到之处都为老百姓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,可以说是为官一地,造福一方。无论是在繁华的京城,还是身在穷乡僻壤;无论是高官显宦,还是卑微小吏,他们都忠勤职守,清正廉洁,面对利益和道义的冲突,牢记清白家风,坚守自己的节操,毫不为利益所动,做到了不违背道义以求升官晋职,不追逐利益而损坏名声。他们在任时,老百姓唱起歌谣,颂扬他们的功绩;他们离任时,老百姓依依不舍,簇拥着着车轿,跟随着舟船为他们送行。

杜家之所以能够跨越明清两朝代出才人,满门清官,从这座宅院走出的杜家子弟,上至堂堂朝廷重臣,下至卑微小吏,都无一不清正廉洁,公正无私,无一不透漏出杜家子弟非同一般的地方,他们志存高远,不贪图荣华富贵,做官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实现政治抱负;他们志趣不凡,独拔于时俗之外,家族教子弟读书明理,秉承着“官可不做,书不可不读”的祖训;他们严于律己,能摆正利与义的关系;他们以节俭培养道德,面对物质的诱惑,毫不动心,无欲无求。这一切都来源于杜家世代相传的清白家风——也就是说杜家廉政文化的基础是杜家的教育。

“一座杜家宅,明清两朝史”。从这座建造讲究的古建筑群里,可以感受到杜家人的为学、为人和为官之道,杜氏故居的建筑简单、朴实,房屋装饰也非常简洁,家产的弱势与杜家人做人的谦虚低调相映成趣,而他们对功名的低调与为人为官的积极敬业却又相辅相成。杜受田位居一品,人臣楷模,为官一生地未置一亩,房未增一间。在故居二门影壁墙的中央,有一个正正方方的“一品清廉”砖雕,莲花象征着杜家人清正和廉洁,影壁墙都由一块块的方砖组合而成的,象征着杜家人刚正不阿。门厅两边放的獬豸(xiè zhì),俗称独角兽,能辨是非曲直,是公正的象征,象征着杜家为官的公正。杜受田故居一角有几间不起眼的民房至今仍在,那是杜家邻居“钢柱子”的宅院。杜家曾出重金购买,然“钢柱子”不愿搬出旧宅,杜家不仅没有倚仗权势强行拆迁,而是与其邻里友好,世代和睦共处。从此,我们可以看出杜家人的宽容豁达和谦恭爱民。走进故居就会悟出杜受田做人做官做事的真谛,做人要谦虚正直,人贵有自知之明,切不可张扬自大,做官要爱国恤民,廉洁勤政,做事要端正、明白、和平、谨慎。

 

附:杜家廉政故事(16

1.除暴安良

杜其萌任浙江处州府推官,掌管诉讼、刑狱等事务时,为被矿盗诬陷而判处死刑的青田县民叶十三等十余人平反了冤案。代理青田县知县时,革除了历年来不法盐商和役吏盘剥百姓的种种弊端,打击了强夺民妻,强占民田的地方恶霸势力。

2.辱示蒲鞭

杜旻(mín)爱民惜民,崇尚以德行政,注重对百姓的教化。在沙河任上,他公开事关百姓利益的十大政事,并且与百姓约定,按期完成。他宽恕百姓无意所犯的过错,但对阻碍政务的人则严厉处罚。百姓感念其宽厚仁爱,专门为之立碑以颂扬其功德。(辱示蒲鞭:对有过错的人用蒲做的鞭子抽打,只是为了使他感到羞耻,并不使他皮肉受苦。用于指官吏的宽仁。)

3.秉公执法

杜承式初任刑部主事,被派往河南审理积案。他对案件均谨慎对待,遵循刑律而重视事实,将误判的死刑犯29人改判,一时监狱无冤民。任口北兵备道时,亲自沿长城巡查各处险关要隘,执法严厉。

4.清介自矢

杜绍先先后任云南曲靖府、浙江衢州府通判等。他捐资修缮书院,并延请名师教授学子读书。他还修建养济院,收养鳏寡孤独的百姓。他清廉正直,为官十五年,竟至于喝不上稠的粥。(清介自矢:谓保持自身清廉正直。)

5.除弊节镪

杜诗在上谷掌管戍边军队的粮饷,革除弊政,节省白银25万两,全部上缴朝廷。在任湖广布政使期间,将原来应归属地方的附加税40万两全部上缴国库,朝廷上下无不赞其廉洁,崇祯皇帝也为之感动。(镪,qiǎng,钱串,引申为成串的钱。后多指银子或银锭。)

6.公而忘私

杜诗为了国家利益不顾及个人得失,奉檄晓喻巴蜀。他下令整顿保甲,设立警备;捕杀抢掠良家女子为娼优的窃贼;亲至大户劝赈(救济),帮助百姓安度荒年。离任时,数以万计的百姓自发为他送行。

7.恩威并施

杜诗奉命整顿庄浪州,将淤塞的汉渠、唐渠开辟成良田,使羌(qiāng中国古代西部的民族)民归耕;革除弊政,废除了以牛马赎罪的旧法;杀罪犯,惩贪官,推举贤良。离任时,百姓拦路哭道:“杜公一去,百姓可依靠谁呀?”

8.刚正不阿

杜诗刚正不阿,不畏强权,是敢于反抗逆焰熏天的宦官魏忠贤而名闻朝野的“直臣”(直言敢谏之臣)。他抗拒建魏忠贤生祠,敢于祭奠被魏忠贤迫害致死的“六君子”之一的袁化中。

9.持正守节

杜漺为官刚正不阿,执法公正。他免去豪门权贵的特权,狠狠打击其嚣张气焰。立保甲之令,使藏奸犯科(干坏事;科:科条;法律条文。为非作歹;触犯法律。)之事不能得逞。杜绝克扣剥削军饷之弊,清查混入军籍者。持正守节,不为奸官所屈。

10.淡然无欲

杜漺胸怀坦荡,为官清廉。他分巡扬州兵备道时,不为利益所动,坚决辞去检验盐船放行的权力。为官大半生,居官地都是繁华富庶(物产丰富,人口众多。亦单指物产丰富。)之地,他经常与钱物打交道,但是离任后均留下了清名。

11.教民种麦

杜鼒爱民惜民,想百姓所想,急百姓所急。他任广西上思州知州时,为解决当地经济困难,捐出俸禄,为百姓购来麦种,并亲自教其种植。小麦引种成功,百姓吃麦不忘种麦人,称小麦为“杜公麦”。

12.一介不取

杜鼒任湖北襄阳县知县时,正值襄阳大旱,他视察灾情,数次向朝廷请求赈济。赈济之后,还有几千两银子的剩余,他一介不取,如数报送湖北布政司库。虽多年为官,但清正廉洁,身后并无余财,病逝后儿子竟无力扶柩还乡。

13.为国抡(lún,选拔)才

杜堮两任学政,屡掌文衡(主持科举考试)。在数次主持科举考试时,他都严明考纪,广泛晓喻士子,以防有人招摇撞骗,违规作弊。他公正谨慎地对待考生,慧眼识别选拔异才、寒门俊才,为国家选拔出大批优秀人才。

14.居无定所

杜堮步入仕途后,虽然官职不断升迁,其间家中也添丁增口,但是在京城却没有自己的房产,一直赁屋而居,一次次搬迁,居无定所。直到63岁,才买下了内城太平街的住宅,为官26年始有自己的房产。  

15.廉洁奉公

杜受田在任户部侍郎兼管三库时,每当监视钱物的收发,不论严寒酷暑,必自带一日茶饭,终日坐在廊屋之中坚守。并奏明朝廷,将原每月拨给管库大臣之50两饭银归公。

16.鞠躬尽瘁

咸丰元年(1851年),黄河在江苏丰县北部决口,山东、江苏两省灾情严重。次年,杜受田奉旨查办丰县的水利工程及山东、江南赈务,冒署南行,触发旧疾,病逝于江苏清江浦。临终前仍念念不忘国家大事,口授遗疏谆谆嘱咐咸丰皇帝。

 

 

中共滨州市滨城区纪委 滨州市滨城区监察委员会 主办 技术支持:山东华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号:鲁ICP备17043726号-1
办公邮箱: ljcd318@163.com 来信请寄:滨州市滨城区创业大厦1006 邮编:256600

鲁公网安备 37160202000617